个人信用常见问题

  一、信用报告是什么?信用报告哪里来?

  信用报告记录信息主体信用活动、反应信息主体信用状况。主要是客户与银行之间发生的信贷交易的历史信息,只要客户在银行办理过信用卡、贷款、为他人贷款担保等信贷业务,他在银行登记过的基本信息和账户信息就会通过商业银行的数据报送而进入个人征信系统,从而形成了客户的信用报告。

  目前我们常说的信用报告来自国家设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该库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负责建设、运行和维护。

 

  二、现在有哪些个人征信机构?

  国内个人征信机构目前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主体。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于2018222日公示“百行征信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家获批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公司。

 

  三、个人信用报告建立“黑名单”制度吗?

  个人信用报告记录个人信贷交易明细记录,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并无所谓的“黑名单”。

  商业银行等个人信用报告的使用机构通过个人信用报告来判断个人未来不按期履行合同义务的可能性。同时对具有不同贷款消费和还款习惯的客户进行差别管理以提高效率,防范风险。

 

  四、征信查询次数过多会影响贷款吗?

  在一般情况下,当我们向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的时候,金融机构会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了解客户信用状况。

  金融机构以审核贷款为由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可以反映出个人在哪些银行进行过贷款申请,银行对此类信息也比较关注。

  本人在人民银行柜台和通过互联网查询,也就是个人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并不会对贷款产生影响。

 

  五、不良信用记录会保存多久?不良记录能铲单吗?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中相关规定,我国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予以删除。

  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信息若确属错误上报,经信息报送机构确认,是可以纠正错误信息的。

  记住,不良信用记录铲单是骗局  

  面对不良信用记录,一些人为避免不良信用记录给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选择轻信网络上的各类“不良信用记录花钱铲单”广告,最后不仅不良信用记录无法消除,还将承受额外的经济等其他损失。

 

  信用记录不能随意修改 

  《征信业管理条例》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对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和加工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在未经证实个人信用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无论是征信机构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均不得擅自对信用记录进行修改。

  信息主体对个人信用信息提出异议申请,经核查,确认相关信息确有错误、遗漏的,应当予以更正。

 

  有了不良信用记录怎么办 

  对老百姓来说,如果确实有了不良信用记录,最重要的就是尽快终止不良行为,重建良好的信用记录。

  对未结清的贷款,建议尽快偿还逾期欠款,正常使用贷款余额并按期足额还款。

  对于有逾期记录的信用卡,建议尽快偿还逾期欠款,并正常使用、按期足额还款。

  通过改善信用行为,重建良好的信用记录,这才是正道。

附件下载:

立即下载